本站收录了完整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不仅插图高级,而且全部链接到卫星影像甚至高清街景,如同身临其境。
首夫托拉基斯基的卫星使用说明。 如果你也喜欢玩卫星,就请告诉你的朋友。咱们不是土豪也能嗨嗨皮皮环游世界!
阿西西古镇的方济各会修道院与大教堂(Assisi, the Basilica of San Francesco and Other Franciscan Sites)阿西西古镇始建于13世纪初,是天主教主要派别之一的方济各会的发源地。该市是亚西西的圣方济各的诞生地,他于1208年在此创立方济各会;也是亚西西的圣嘉勒的出生地,她创立了贫穷修女会,19世纪的痛苦圣母加俾额尔也出生在这里。为方便修士们朝拜圣方济各的墓地而修建的大教堂与修道院于1253年竣工。
亚西西的圣方济各圣殿(Basilica di San Francesco d'Assisi)是亚西西的方济各安葬之地和方济各会的母堂。这座圣殿始建于1228年,建在小山的一侧,包括上教堂和下教堂,和安放圣方济各遗体的墓穴,以及附属的修院。阿西西的古迹非常多,5公里长的城墙包围之内,几乎完全保持着中世纪的模样,整个城市都用一种泛着淡淡的玫瑰色石头砌成。这个古城真的很古老,逛逛吧。
赛利米耶清真寺(Selimiye Mosque and its Social Complex)是土耳其的一座奥斯曼帝国时代清真寺,是一个包括了各种类型公共建筑的庞大建筑群。是由苏丹塞利姆二世下令兴建的。于1569年至1575年间动工,为了避震修建时候挖了21米的地基。很像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
整座清真寺跨度31米,高度44米,内部由8根巨大的排列成圆形的柱子支撑,一连串18个小圆顶,会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中间巨大的圆顶上,图样复杂色彩绚烂的装饰遍布整座礼拜大殿,惊人的空间感和拱顶周围透过的光线让人震撼。这座建筑大量使用柔软的埃迪尔内红色砂岩来装饰细节,庭院中央设有一座精致的喷泉。赛利米耶清真寺街景
1913年,保加利亚侵略埃迪尔内。赛利米耶清真寺的圆顶被保加利亚的大炮击中,所造成的破坏在蓝色圆圈与暗红书法字体之间的位置。有赖清真寺坚实的结构,赛利米耶清真寺只受到轻微的破坏。土耳其国父阿塔图尔克下令不得修复,让后代时刻以此为鉴。
格朗普雷景观(Landscape of Grand Pré)是由位于新斯科舍省米纳斯盆地南部的格朗普雷沼泽地和考古遗址所构成的文化景观,是此地农业耕地发展的见证。这一遗产地也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地区,平均潮差达11.6米,同时还是对阿卡迪亚人生活方式1755年起遭到放逐的历史纪念场所。遗址占地超过1300公顷,包括一个巨大的低洼地农田和格朗普雷城的考古遗迹。附近街景
从17世纪开始,阿卡迪亚人就在农业耕地中开始使用排水沟及被称作“阿瓦托”木制水闸系统。后来,普兰特人及今天的居民有对此给予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维护。格朗普雷城最早由阿卡迪亚人和霍顿威尔成立,后来由英国的后继者建造。这里的景观是早期欧洲定居者在北美大西洋沿海地区调整自己适应当地环境的最好例证,也是纪念始于1755的阿卡迪亚人遭放逐——史称大动荡的标志性地区。
加泰土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Neolithic Site of Çatalhöyük)占地34英亩,是安纳托利亚南部巨大的新石器时代和红铜时代的人类定居点遗址。该定居点存在于公元前7500年到公元前5700年,它是已知人类最古老的定居点之一,其遗址被完好地保留至今。加泰土丘遗址反映了两千年的时间中,同一位置的定居村落如何向城市聚居地转变。定居点一项独特是这里没有街道,房屋与房屋背靠背连成一个集群,房子的入口则设在屋顶。
加泰土丘东部遗址高20米,西部遗址更小,再向东几百米还有一个拜占庭帝国居民点。一条流经恰尔尚巴的河穿过两座土丘中间。加泰土丘是用冲积土建造的,这些土壤可能对此处的早期农业有益。加泰土丘是由民居组成的,没有一座明显的公共建筑。一些大型绘有壁画的房间的作用至今仍不明确。据估计东部土丘的人口曾达到一万,但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变化。
尼加拉瓜莱昂大教堂(León Cathedral)修建于1747年至19世纪初,建筑的风格表现为巴洛克到新古典主义的过渡,也可以说是折衷主义的风格。大教堂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简约的内部装饰以及丰富的自然采光。但在圣殿的拱顶部分使用了丰富华丽的装饰。
有高145厘米、以印度白玉为顶盖的神,有象牙雕刻的基督像和12个信徒的雕塑像。在一个信徒雕像的脚下有着名诗人鲁文·达里奥的坟墓。大教堂内安置着重要的艺术作品,包括佛兰德木祭坛,以及由尼加拉瓜艺术家安东尼奥·萨里亚(Antonio Sarria,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创作的以基督受难苦路十四站为主题的数幅绘画作品。西班牙的莱昂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