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了完整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不仅插图高级,而且全部链接到卫星影像甚至高清街景,如同身临其境。
首夫托拉基斯基的卫星使用说明。 如果你也喜欢玩卫星,就请告诉你的朋友。咱们不是土豪也能嗨嗨皮皮环游世界!
桑索斯和莱顿(Xanthos-Letoon)位于土耳其利西亚首府,是最精美的葬殡艺术遗址。碑文成为研究印欧语言和利西亚人历史的重要资料。桑索斯古城(Xanthos Antik Kenti)在公元前2世纪是莱克伊亚的首府。在罗马时代和拜占庭时期,这里建造了许多重要的建筑物。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此地,导致城市的居民纷纷撤离。莱顿(Letoon),在早些年代曾经是该地区的宗教中心,距离桑索斯只有4公里。莱特奥神庙、阿波罗神庙和阿耳特弥斯庙都位于这个城市。
考古发现桑索斯和莱顿遗址史前历史很丰富。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土陶器显示,这个地区在公元前3000年时,就有人类定居在这儿。遗址中的坟墓主要有三种类型,最令人注目的就是岩石坟墓。从石头上直接雕刻而来,通常是从一个峭壁上,墓室多少有点精致。一般来讲,墓室的风格有点象一个木屋的正面,上面刻有一个、两个或三个故事,其中最精致的墓室是那些雕刻成爱奥尼亚庙宇式的坟墓。
基日岛的木结构教堂(Kizhi Pogost)古老的基日乡村教堂由三个建筑组成,成三角形排列:主要的一座建筑是1714年建成的主变容教堂。1764年建成的小一些的圣母帲幪教堂和他们之间耸立着建于1862年的木制八韵角钟楼。
主变容教堂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拥有一座22个圆顶,此教堂建于1714年,高37米,分五层,共消耗木材7000立方米,为湖上的船只起着导航的作用。尺寸大小不一般的22个葱头式尖顶整齐的排列于各层之上,下宽上尖,使教堂成塔形立于岛上。
建于1764年的圣母帲幪教堂的建筑结构是传统型的,是北部木制教堂常常见的式样。8个小圆顶戴在教堂的大八棱塔顶,簇拥着中心的第九个大圆顶,中央圆顶高27米。斯洛伐克喀尔巴阡山区木制教堂、波兰和乌克兰的喀尔巴阡地区木质教堂、马拉暮莱斯的木结构教堂、南部小波兰木制教堂
丹布勒金寺(Golden Temple of Dambulla)是斯里兰卡佛教寺窟,拥有220年的历史,覆盖面积达2100平方米的壁画及157尊雕像。有一卧佛长达14米,形制奇伟,由整块岩石雕刻而成。壁画斑斓璀璨,已有2000年左右的历史。佛窟包括五所圣堂,是斯里兰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洞穴庙宇,极具宗教艺术价值,展示了佛教艺术的魅力。
丹布勒金寺是一个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的古老洞穴,佛窟座落在高达115米的巨岩下,沿着洞穴攀援而上,就看到锡吉里耶岩石。最大的洞穴中,仅仅就上帝和佛而言,就有48尊雕像。巨大的金像在这里。山西有个更大的中原大佛
洛尔施修道院(Abbey and Altenmünster of Lorsch)是德国“前罗马式”建筑艺术最具代表性的遗迹之一。尽管这所修道院的具体建造年代及当时的帝王将它作为何用至今仍不为人所知,但毫无疑问的是,其正面墙上和房子顶部华丽的装饰品是现存最大的法兰克王国修道院失传的代表之作。
公元760年左右,在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的命令下修建了洛尔施修道院。起初它被建在一座小岛上,后来,即于774年前迁到了附近的一个由风吹积而成的沙丘周围。
1231年,随着本笃会隐修院规章时代的结束和属于贵族的修道院不动产的日渐减少,洛尔施修道院开始走向衰落,1557年它在大革命中被查封。1621年,修道院的建筑被破坏殆尽,如今人们只能从缴纳什一税(宗教捐税)的棚屋和残存的石墙中依稀辨认出当年洛尔施修道院的范围。
达夫尼修道院、俄西俄斯罗卡斯修道院和希俄斯新修道院(Monasteries of Daphni, Hosios Loukas and Nea Moni of Chios)这三个修道院虽然从地理位置上相隔一定的距离(第一个在阿提卡,靠近雅典;第二个在福基斯州,靠近德尔菲;第三个在爱琴海的一个岛上,靠近小亚细亚),但属于相同类型,有着相同的美学特征。教堂建在广场中间,呈十字形,巨大的穹窿屋顶由突角拱支撑,形成一个八角结构。在11和12世纪,这些教堂的金色背景上装饰着华丽的大理石或马赛克,代表着“拜占庭艺术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达夫尼修道院(Moni Dafniou)建在古代阿波罗神庙的遗址之上。神庙在395年被入侵的哥特人所毁。现在只有一根爱奥尼柱立在原先的柱廊里,剩余的都被埃尔金伯爵带回伦敦。修道院最初建于6世纪,献给圣母之死。由于它的财富和名声,它在11世纪被十字军洗劫。在11世纪末,一个不知名的捐助人出钱重建了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