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了完整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不仅插图高级,而且全部链接到卫星影像甚至高清街景,如同身临其境。
首夫托拉基斯基的卫星使用说明。 如果你也喜欢玩卫星,就请告诉你的朋友。咱们不是土豪也能嗨嗨皮皮环游世界!
理查德斯维德文化植物景观(Richtersveld Cultural and Botanical Landscape)占地16万公顷,该遗产保留了纳马人(Nama)维持了近2000年的半游牧生活模式,这是纳马人仍然在建造便携式小屋的唯一一个地区。理查德斯维德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全境气候分为春夏秋冬4季,根据地域和气候特点,纳马人创造了适应季节变化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即季节性迁徙放牧和注重植物的保护和利用。
理查德斯维德文化植物景观中包括有:季节性迁徙的遗迹、牧场、储藏站(放牧人季节性放牛羊所用的基地),以及纳马人有芦苇草垫席的房屋,即小小的半球型便携式建筑。这些便携式建筑由交叉木箍制成的木框架组成,铺上由当地灯心草编成麻花状的细垫。
阿钦安阿纳雨林(Rainforests of the Atsinanana)由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6个国家公园组成。这片残余的雨林对维持马达加斯加生物多样性所需的生态过程极为重要,而此一生物多样性反映出该岛的地质历史。自从在6000万年前与大陆分离后,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动植物一直在封闭的环境中自我演化。阿钦安阿纳雨林内生活的动植物有80%~90%为此地独有的物种,因此该雨林对保存和挽救这些稀有或濒危物种,尤其是其中的灵长类动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马达加斯加岛上123种非飞行性哺乳动物(包括至少25种狐猴)中有78种出现在本区内,包括72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收录的物种。尽管马国当局已于今年3月颁布法令禁止红木与黑檀木的砍伐和出口,但其继续为非法开采的木材颁发出口许可证的行为无疑使禁令成为一纸空文。阿钦安阿纳雨林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
尼莎帕提亚要塞(Parthian Fortresses of Nisa)由新旧两组台形遗址构成,展示了帕提亚王国最早和最重要的城市遗址。帕提亚王国是公元前3世纪中期至公元3世纪的大国。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这里几乎从未遭到破坏,将古代文明的发掘遗址保存下来,并巧妙地将自身的传统文化元素和希腊及西罗马元素结合起来。这处遗址还包括被称为新尼莎(New Nisa)的古代城镇。
老尼莎(Old Nisa)是占地14公顷的台形土墩,形状为不规则的五边形,四周是建有40多个矩形塔台的防御土墙,与各个墙角侧面相接的是坚固的棱堡。占地25公顷的新尼莎四周是高达9米的围墙,有两个入口。坐落在重要的商业和战略枢纽交叉路口的尼莎考古遗址,生动地展现了中亚和地中海地区对大国文化影响之间的互动,在充当东西方、南北方之间重要的通讯和贸易中心的同时阻挡了罗马的扩张。这一遗址见证了帝国的重要性、财富和文化。
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Iwami Ginzan Silver Mine and its Cultural Landscape)是日本战国时代后期、江户时代前期日本最大的银矿山,产量曾高达当时全球的30%。石见银山遗迹是一组山脉,海拔600米,被深深的河谷截断,以大型矿藏、熔岩和优美的地貌为主,是16世纪至20世纪开采和提炼银子的矿山遗址。通过运用尖端技术提炼出来的优质白银和开采到的大量白银,大大促进了16世纪至17世纪日本和东南亚经济的整体发展,促进了日本白银和黄金的大规模生产。
石见银山自1526年由九州博多的富商神屋寿祯发现以来,持续开采约400年,直到1923年停止了矿山开采活动。一般矿山开发时在精炼部份会耗去山林里很多薪炭类木材,可是石见银山历代的掌控者都很注意四周环境,所以至今银山附近仍保留相当完整的森林地貌。
戈布斯坦岩石艺术文化景观(Gobustan Rock Art Cultural Landscape)有超过60万件5千至2万年前的岩石绘画,描写的内容包括描述史前人类、动物战争、宗教舞蹈、斗牛、赛艇、持矛战士、骆驼商队、太阳与星星。
戈布斯坦岩石艺术文化景观包括三个部分,位于阿塞拜疆中部荒漠地区横空突起的岩石高原,这里蕴藏着近6000幅精美雕刻,让人们看到了4000年前的岩石艺术。在这里还发现了居住地和墓葬的遗存,表明人类在上一个冰河时代之后的湿润时期曾经在此地大量定居,时间从旧石器时代早期一直延续到中世纪。遗产占地537公顷,是范围更大的戈布斯坦保护区的一部分。